加强我市生态工业园区 配套设施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09-28

——金大伟  瑞典侨眷、佳木斯市政府法制办副处级调研员、佳木斯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我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整合区域资源,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了多个有产业特色、有创新机制、有规模效益的生态工业园区,各县(市)区也都立足自身实际规划建设了特色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统筹要素资源管理,调整利益分配机制,强化综合协调服务,完善配套措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筑巢引凤”取得了较好效果。   
   然而,随着园区建设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一是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园区建设发展要求。目前的园区普遍存在缺乏生活配套设施,缺少文体活动中心、商场、医院和菜市场,不能顺利保障职工正常生活,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招工难”、“留人难”问题,对园区的招商和投资发展环境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是中介服务水平跟不上园区发展。园区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企业物流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同时与服务企业发展有关的劳务、法律、管理咨询等中介机构缺乏,给入园企业拓展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制约和影响。
    为此建议如下:
    一、坚持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并重原则,力求园区经济与配套设施同步发展。要树立“一个园区,一座新城”的理念,要适度调整园区整体规划,在加强园区生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功能,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形成结构合理、支撑有力、功能完善的服务设施体系,着力解决开发园区服务配套设施滞后于产业发展,生活性配套设施滞后于生产性配套设施,生产性配套设施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等突出问题,使园区的承载力和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
    二要加大园区公共服务设施资金投入,同时探索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在广泛听取民意,不断提升和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中介性服务业,切实解决园区企业经营和职工生活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增强园区的资本集聚和人才吸纳能力,全面提升园区的建设水平,确保园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