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伍连德

发布时间:2010-12-23

——英国《泰晤士报》伍连德讣文有感

英国东北同乡会会长  黎丽

伍连德这个名字,是回国时从北京新闻界朋友推荐的《不该遗忘的国士》一文中首先知道的。读了他的事迹,敬谒了哈医大的伍连德纪念馆,心灵感到一种极度的精神震撼:一百年前的冬天,伍连德在哈尔滨扫灭肺鼠疫的煌煌功业,在二十世纪人类抗疫历史的大幕上实在太荣耀伟大了!回到英国,我主动协助纪念馆搜寻一些有关他的报章资料原件,几经努力,终于找到了1960127日泰晤士报的讣文,抚着那泛黄的、载有世纪风云的报纸,不禁怦然心动。

其实,对伍连德的逝世,泰晤士报之前已发过讣闻,本篇是第二次,为什么当时这历经二百多年岁月的欧洲名报,对一个中国人的逝世要重复报道,而且位列于所有其它英国逝世名人之前,并采用一种较长的行文形式呢?

答案或许就是全文开篇中的那句由于他的逝世,医学世界失去了一位英雄般的和几近传奇式人物,而他.对这个更广义上的世界的贡献,要远远多于这个世界迄今所给予他的回报(本文所有重号均为笔者加)。

伍连德的贡献在哪里呢?泰晤士报提到是他的医术和奉献精神,使吞噬了六万人生命的鼠疫没有演变成另一场黑死病。欧洲人深深知道:黑死病作为悬在欧洲中世纪上空最可怕的魔咒,曾以99.99%的死亡率,大约灭掉过欧洲3060%的人口,引起过无数宗教、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上的巨大震荡,并深刻地影响了欧洲文明的历史进程。由此可知:战胜19101911年的鼠疫对哈尔滨、对中国以致东亚邻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而在关联上述的那些巨大的意义之上,伍连德居功至伟!

泰晤士报还特别指出,由他来负责全权指挥非常幸运的,因为在那旷世危机悬于一线的时刻,选择抗疫主帅时一个历史的错位就可能酿成世纪大祸。此外,他要对抗的,不仅是满清帝国那积习成癖的低效率,而且还有欧洲同行们在科学上的无知和种族偏见。文中还提及了他1879年生于马来亚槟榔屿,家族是来于中国广东的移民。他的诸多才能使他获得了女王奖学金,并在1896年进入(剑桥)艾曼紐大学,受教育于格兰德·豪伯金(英国生物化学家,1929年诺贝尔化学生物奖获得者),并赢得了自然科学奖第一名,而在圣·玛丽医院实习期间,他胜过了未来的勋爵伯纳特·斯皮尔斯博雷(英国近代极其著名的第一位法医)而囊括了医院所有的奖项除了消灭两次大规模鼠疫之外,他还在联合国机构中作了大量艰苦和神圣的工作,并参与世界每一大洲的会议

讣文中还特别提到他重新组织了中国的医疗教育并对其进行了现代化的改进他的具有纪念碑意义的两部主要作品是经典性的《鼠疫概论》和权威性的《中国医学史》。 基本概述了他的成就之后,在文中近结尾处就出现了与本文主题密切相关的文字,而这也正是泰晤士报第二篇讣文的用意所在:他得到了远东几个大学的荣誉博士头衔,但非常奇怪的是,没有得到来自剑桥的表彰。也没有得到意曼纽学院的荣誉院士的称号。而他虽然是一位英国君主国国民(英国曾是马来亚君主国),但他从未获过英国王室的嘉奖

我们看到,这段文字正是对文章开头部分那段他对这个更广义上的世界的贡献,要远远多于世界迄今所给予他的回报这段话的主题上的呼应,而在这里,泰晤士报的编辑明显是为如此功绩卓著的伍连德没有得到培养他成才的英国有关方面的相应的表彰和历史肯定而感到遗憾或不平。泰晤士报的讣文中的概括是准确的:他的贡献不止于医学界一隅,而有更大的范围:对鼠疫发生地来说,他拯救了这个城市和人民;对亚洲和世界来说,他阻止了大瘟疫的爆发扩散;对世界人口来说,他拯救的不是几个而是以百万千万之基数来计量;对中国近代卫生医学事业来说,他拓荒性地奠定了某种全局性的结构基础;对中医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他以第一部英文版的《中国医学史》,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医的概貌;他主持召开的万国鼠疫大会,是中国在国际地位低迷之岁月,展现出国家荣耀的历史亮点之一„„。据此,对于伍连德,难怪梁启超发出了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即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这一感喟。

伍连德的丰功伟绩已进入历史一百年了。泰晤士报的历史遗憾也过去五十年了。如果说对于一个中国人,连世界上另一边的人们都感到有负于他的贡献,那么对我们这些直接受惠于他的土地上的人们来说,应该有何感慨和作为呢?如果我们这个素有景仰传统和历史之名的民族,在自己的土地和时代,都没能以适当的形式对自己的历史英雄给予应有的铭记和尊重,我们怎能要求其它民族或秉承不同文化眼光的人们在远方做到这一点呢?如果我们常常抱怨塞北的黑土地不像江南那样史迹荟萃,而常常不得不用一些内涵不深的景观来点缀或充填城市空间时,我们是否也能为拯救过这个城市的国士伍连德留出一方与之英名相配的纪念空间呢?

我相信,无论有任何理由,对于一个为家乡、民族、国家、世界和历史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其光芒都是不该被忘记的。当我们今天在伍连德曾泣血奋战的地方,以文章、纪念馆、电视、研讨会、诺贝尔奖重新提名、或纪念日的倡议等方式表达对伍先生的崇敬之时,我们的感觉和敬意也定会得到人类和世界其它地方的正义感和良知所呼应的,五十年前泰晤士报的这篇可贵的讣文,就是这一点的明证。

伟哉伍连德!你的辉煌永在。

 

20101127于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