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简介

发布时间:2015-09-06

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面积3.88万平方公里,人口278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97万。辖东安、西安、爱民、阳明4个城区,东宁、林口、海林、宁安、穆棱5个县(市)。

  --区位特色。牡丹江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南与吉林省延吉市毗邻,是东北“丁字型”铁路干线起点,位于中国最长的骨干公路“同三公路”起步段,是黑龙江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境内有绥滨、牡佳、牡图三条铁路通过,G11、G10两条国道纵横贯通,商贸物流辐射黑龙江省东部、延吉和俄滨海边疆区,是全国首批、黑龙江唯一的“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是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通道。

  --生态特色。牡丹江市沿边近海、生态优良。距离日本海的直线距离只有228公里,在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的滋润下,牡丹江四季分明,春可采摘、夏可避暑、秋可观山、冬可玩雪,特别是比之哈尔滨,牡丹江的冬天寒而不冷温情脉脉,夏天热而不酷清爽宜人,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3%,富氧离子含量平均在6000左右。优良的生态环境盛产优质的农副产品,响水大米是千年贡米,松茸、黑木耳等绿色有机食用菌产品占据全国三分之一市场。

  --开放特色。牡丹江市边境线长211公里,有4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1200万吨、过客能力250万人次,是虎林吉祥口岸、密山档壁镇口岸和吉林珲春口岸扇形口岸群的轴心。对俄贸易额占黑龙江省1/3以上,始终居全国地级城市首位。目前,正以牡丹江-海参崴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为核心,以建设国际内陆港,构建“牡符乌”跨境产业合作区,深化中俄人文交流合作为切入点,全力打造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先导区。

  --文化特色。牡丹江是多民族融合之地,现有38个少数民族,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全国第二大朝鲜族聚居地。建市时间虽然较短,但城市文化底蕴深厚。莺歌岭、宁古塔文化、恢弘悲壮的革命历史文化和百年对俄交流文化相互交融,不同的风土人情造就了牡丹江独特的民风民俗,使牡丹江成为开放度高、包容度高、思想比较活跃和开放的地区。

  --资源特色。牡丹江有41种矿产已探明储量,可大规模开发利用达31种。水能、风能蕴藏量丰富,是中国北方风电之乡、黑龙江“北电南输”载能基地,俄远东地区木材、铁矿石等资源大量经绥芬河、东宁口岸出口到我国。有镜泊湖、中国雪乡、唐渤海国遗址等景区景点450多处。

  --发展特色。历经90年代以前的发展辉煌期、92年以来的低速徘徊期,近5年来,牡丹江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期,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010年的2.13、2.05、1.7、1.9倍,经济总量列哈尔滨、大庆之后居全省第3位。农民人居纯收入连续11年居全省首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7户,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造纸等六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正在打造食品医药生物、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

  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00.6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48.6亿元、增长17.2%;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54.2亿元、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5.6亿元、增长13.7%;进出口总额实现120亿美元、下降1.4%(不含绥芬河实现44.1亿美元、增长15.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8.1亿元、下降3.5%(不含绥芬河完成82.5亿元、增长1.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35元、增长1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50元、增长13.1%。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7%,超额完成四种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