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侨界百篇优秀征文抒写百年辉煌(二)

发布时间:2021-04-02

《他们为祖国放歌》
徐世铭


牛年春节前,我收到“每逢佳节倍思亲,侨联问候寄深情”的网上慰问信,我便立即转发给侨居国外的姐姐一家人,我的儿孙及几位知心朋友。当天我在微信中就收到一段让我动情的文字:“亲爱的世铭友,谢谢您!你把我当做哈尔滨人、哈尔滨侨胞,让我感到特别亲切。很想念哈尔滨,很想念你们大家!”这是左贞观1月31号的回复,这是一位华裔音乐家从莫斯科发出的心声!

左贞观1945年出生于上海,16岁随母亲在苏联定居,先后毕业于新西伯利亚音乐学院大提琴系和格涅辛音乐学院作曲系。他所创作的交响乐、室内乐、音乐剧、电影音乐诸多作品,在国际上都具有影响。进入九十年代,他带领俄罗斯爱乐乐团到中国演出近30场,还发表了多篇有关中俄音乐交流的论文。200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左贞观友谊勋章。他获得这个荣誉,使我对他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敬重,因为我所仰慕的高莽、薛范、邓军、李延龄都因增进中俄人民友谊做出贡献而先后获得过这种褒奖。2012年,我趁他来哈尔滨洽谈中俄文化交流项目的时机,邀请他到有众多年轻人组成的音乐沙龙,与这些中外交响乐爱好者面对面地交流。我记得,他在回答年轻人提问时讲到,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当你听得越多就会了解的越深,就会懂得交响乐所表达的情感。他还建议刚入门的爱好者先听一下带有标题的曲目,如听听斯美塔纳的《伏尔塔瓦河》这样的作品,如果还能看一些配有世界名曲的动画片,那你的进步就更快了!在大家的掌声中,左贞观用眯着的双眼、微笑着的慈爱面孔环视着这些代表着哈尔滨的青年们。

为迎接第32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我与刘克纪、杨人翊老师参与了《腾飞吧天鹅》为题的专场音乐会的筹办。演员团队组成后,我以总策划的名义邀请正在哈尔滨的左贞观老师为总顾问,请他编排指导每个演出节目。在闷热的香坊文化宫排练场地,他认真观看了每一段节目,之后把我和导演徐立叫在一起,就曲目的调换、演出顺序、时间掌控等等,都提出来供参考的建议。成功的演出结束后,当哈尔滨育霖艺术团全体集会,向左贞观的倾情指导协助表示感谢时,他只说了句:“在祖国为大家做点事,应该的,应该的!”
2017年8月15日,左贞观所著《俄罗斯音乐家在中国》中文版,在哈尔滨举行了新书发布会。会后,他与我们几位在老会堂音乐厅对面的酒店里小聚。交谈时,我对他讲述了一件事情:1987年我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参加音乐会时,坐我旁边的一位华人女士低声对我说:“中国大陆的音乐作品在这里听到的太少了!”这句话,当时对我这个从事对外传播的人真有些提示和助推。之后,我与省内音乐界的联系更加频繁,还先后制作出版了《黑龙江风情》、《放歌黑龙江》、《赞美冰雪》、《太阳岛上》等音响制品,策划了多场交响音乐会。还在俄文《伙伴》月刊上连续介绍中国民歌。做这些事情,就是要让各国社会人士,了解到中国的社会进步,让华侨华人经常听到祖国的美好乡音。左贞观听后激动地说:“中国的国际声誉与我们的海外生活息息相关,祖国的繁荣富强会为我们华人脸上增光添彩,虽然我是俄罗斯音乐家,但是我们会为祖国放歌!”

写到这里,我从书柜里找出左贞观赠送的CD,再一次听起他根据中国歌曲改编创作的、由俄罗斯爱乐乐团演奏的交响乐《小河淌水》……
我最早听到美籍华裔小提琴家和教育家薛苏里的名字,是在1987年的一天。当时我与广州俏佳人传播公司李燕总裁通电话时,她告诉我:“公司与美国一家公司合作出版了两张小提琴中外名曲CD《中国之韵》和《金色旋律》,演奏者是你们哈尔滨人,叫薛苏里。”随后,我向音乐界的朋友打听,得知他是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音乐家庭,是我省作曲家薛澄潜的儿子,曾在省歌舞剧院担任过独奏演员。1986年他考入美国一所音乐学院,获得过优秀学业成就奖,此后便开始活跃在个人独奏或合奏的音乐会舞台,逐渐他以独到的艺术造诣在国际间获得赞誉。在哈尔滨交响乐团2014跨年音乐会上,我第一次聆听了回到故乡的薛苏里演奏的《赞歌》和世界名曲《吉普赛之歌》,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至今令我回味。
同年,第32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将在8月举办,但比往届增加了一场“重头戏”——举办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一天,我接到一位自称是薛苏里弟弟名叫薛滨夏的电话,说是音乐沙龙的朋友让他跟我联系。见面后我才得知,是薛苏里经过几年的多方努力,把这项国际大赛首次引进中国,并在哈尔滨举办,需要得到各界人士的了解和支持。当时,我作为一个从新闻工作岗位退休多年的音乐爱好者,特别还是一位受到社会关怀的侨眷,理所当然地要尽自己的义务。我先向报纸电视和网络传媒的几位熟知朋友,介绍这次比赛的形成背景,建议他们向主管领导做客观的反映,可否争取做些多方位采访。我还邀请一些年轻的音乐爱好者为这次比赛的开幕式做志愿者,做好国外来客的现场引导和演出资料的配送。我还向志愿者提示:90多岁的勋菲尔德女士靠坐轮椅活动,进出剧场的阶梯型通道时可以主动去配合陪同人员抬送轮椅,保证稳妥安全。当一些来自不同国家陪同参赛选手的家长、朋友,因剧场大门未随机开放,而滞留场外焦急等待时,我立即给组委会一位领导同志打电话反映情况,使这一“失礼”场面得以消除……

这届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圆满结束后,我与薛滨夏陪同薛苏里到未使用过的备用剧场去答谢,这时彼此才能有时间做些交流。在哈尔滨少年宫休息室,当我对他说道:“在开幕式上,你演奏的《乌苏里船歌》比其它几个版本更能牵动我的心绪、引发对黑土地的冥想。”“是啊!是家乡的情结让我把这次比赛带回哈尔滨,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赛,能在中国挖掘出更多未来的小提琴家、大提琴家。”“那您为家乡音乐之城的繁荣发展还要做些什么?我们支持你!”“谢谢你们!我还是要为家乡抒情,为祖国抒怀。哈尔滨文化活动群众基础好,要是能把勋菲尔德的‘教育与职业接轨’的教育理念普及开,那对哈尔滨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他还讲到:“加强专业音乐团体与国际知名音乐人士的合作,对打造音乐之城是必要的,只有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音乐作品,做到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祖国的音乐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繁荣起来,哈尔滨的音乐之都殊荣得以巩固,家乡的城市形象和社会凝聚力更能得到提升……”。海外赤子一番忠言,令我肃然起敬。
翻开2014、2016两届的哈尔滨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会刊,在鸣谢人员名单中,竟列入了我的名字。是我做出了多大贡献吗?没有!我所做的,只是对一个海外归来的家乡人的真诚表达!

又见谷建芬是在2019年春节时的正月初六。那天我带着在北京工作的女儿,由我的朋友——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主席刘佳维开车带路,上午10点钟就到了谷建芬家。建芬老师微笑着开门,迎进了三位身材高大的北方男女,让我们落座后便去备茶。我环视着宽敞明亮的客厅,一台开着盖的电钢琴上还摆着几张乐谱,枝叶繁茂的透莲上叶露欲滴……端茶进来的建芬老师见我四处张望,便请我们到其它几个房间看看。奖杯、奖状、条幅、国画……让我目不暇接,而在另一房间悬挂的一些照片却让我不断驻足。建芬老师指着照片说:“这是我在日本出生时的;这是我六岁时随父母回到祖国后,在大连照的;这是我52年在东北音专时的;这是我作为中国致公党选送的代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的……”。走到廊庭中间,我见到一幅人像下面摆着花朵。我知道这是1995年曾陪同夫人谷建芬来哈尔滨的舞蹈艺术家邢波先生。2015年邢波与小女儿相继去世,使建芬老师的心灵遭受巨大创伤。我没有言语向建芬老师问什么,只是注目这幅遗像,心中默默地悼念……回到各自的座位,建芬老师问起了当时哈尔滨冬天的气候,我借机把话题引到曾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上。
为迎接1996年3月由中国哈尔滨承办的第三届“亚冬会”,我代表组委会宣传工作委员会邀请了乔羽、谷建芬老师共同创作了歌曲《赞美冰雪》。1995年12月,二位老师分别由伴侣陪同,携带作品应邀来到哈尔滨。在征求对作品的意见时,乔羽把歌词做了调整,突出了“赞美哈尔滨”这个几个字;而谷建芬在新闻发布会上即息弹奏的大气磅礴的曲谱,让有幸首次试听到的记者们,放下手中的采访工具,以热烈掌声表达祝贺和钦佩……

接着回忆性的交谈,我邀请建芬老师在哈尔滨的七、八月份再去哈尔滨,“那里的伏尔加庄园很适合您去避暑、创作。”她思索了一下说:“我也想去,但有两条:一是要在冬天去,要带上我的姐妹和大女儿四人一起去;再就是要有机会,能在哈尔滨的中小学里介绍我创作的《新学堂歌》。”随后,她把2018年1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出版资金项目之一的《新学堂歌》,签名赠送给我们这三位“客人”。
我从不少新闻报道中知道,2004年秋,中央召开未成年教育工作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见到参会的谷建芬便说,现在孩子们能唱的歌太少,你多给孩子们写歌吧!

谷建芬想起自己三岁时听的歌就能跟着哼唱,这跟日本很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对幼小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有关。所以,她从2005年至2017年创作完成了50首为古诗词谱曲的儿童歌曲。一年后,便用文化部资助的20万元加上自己投入的200万元,录制出版了《新学堂歌》。
“我是用音乐来赴一场爱国之邀!”建芬老师这句话回答了我们投向她的敬慕眼光。我翻看到《新学堂歌》最后一页,影印她亲笔写的一段话:“亲爱的小朋友们:古诗词是祖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它像粒粒种子,播撒在你心田、滋润你心扉,愿你读它、唱它、思索它……谷奶奶特别高兴能和你们一起学习和传承这些古典诗词。我来写,你来唱,愿新学堂歌伴着你们快乐成长。”读了这段话,使我更加想到,她多年来创作的歌曲,就是想让每一个儿童、青年乃至每一位中国人,能在歌曲中体会到自己的由来与归属,是中华民族,是中华子孙。
我又向建芬老师汇报了哈尔滨市侨联在历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期间,先后举办了多场海外家乡学人的专场音乐会,她听后表示,等到哈尔滨时,一定创造机会和这些海外归来的年轻人做点交流。

等同行的朋友刘佳维介绍了一些国外发行的音乐家邮票的情况之后,我又有点忐忑地评论起建芬老师作曲的一首歌《那就是我》:“……我最爱听女声演唱的这首歌,每次边听边遐想,建芬老师您梦见母亲、重归故里的情境。特别唱到‘如果有一叶风帆向你驶来,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随着进入高潮渐快的演唱,一记定音鼓声,歌声戛然而止,随后又轻缓深情地呼唤着,噢!妈妈!……”
“建芬老师,您为这段歌词配作的乐曲,一股思念、感恩、报答的激情,远超歌词中只对妈妈的表达,我感到您是不是对谁还有一种大情怀?”

建芬老师说:“是我的祖国,是我们的党!”

作者与左贞观合影

作者与薛苏里合影
作者与谷建芬合影

作者简介


徐世铭,长期从事新闻及对外传播、文化交流工作,曾任黑龙江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退休后,仍任中俄友协全国理事、省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哈尔滨市侨联艺术顾问等。
多年来,他以撰写调研报告、策划执行方案为长,以结交、求教的文学艺术名人为师,不断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特别在主持或参与的影视纪录作品的撰稿、摄制与抪放,音乐制品的编选、监制、推广,艺术家及乐团专场演出的策划、引进、指导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均获多方良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