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谈学习十九大精神后对群团工作的所思所想

发布时间:2018-01-18

    十九大召开已有些时日,本人对于十九大精神的学习领会也从通学到细读、从精研到深思,可谓受益匪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报告字字离不开人民、句句饱含党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深刻关怀和为之努力奋斗的决心。自从2015年到侨联岗位工作以来,我深刻的认识到,侨联作为群团组织中的一员,时刻承担着联系和服务侨界群众,团结带领广大侨众适应国内外情势发展、推动时代变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的重任。

    从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党的群团工作肩负着庄严使命”,到2017年10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可以看出,群团工作已然成为党开展群众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抓手。由此可见,如何在新时代新态势下更好推动群团改革、更好发展群团工作已成为十九大会议召开后的一大重要课题。下面,我将立足我市群团工作实际,以朱熹《观书后感》为引,谈几点看法。

    一、影响我市群团发展创新的几个因素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如诗所云,方塘清澈如镜,才能照清天光云影,同理,要想群团工作在十九大指引下得以更好的发展提升,必先从理清群团自身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谈起。

    (一)在工作的基础条件方面,呈现“两极”状态。现我市本级共有包括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台联、侨联等12个群团,在工作基础条件上,各群团从人员、经费到工作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差异大。如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内设机构多、人员年龄分布均匀,呈现干部配置优化度高的整体态势;而有些群团则恰恰相反,呈现人员少、无内设机构、工作人员年龄跨度大、领导多而具体工作人员少等情况。以侨联为例,侨联全体机关工作人员7名(含3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3名科级干部和1名工勤),机关无内设机构,干部年龄跨度在20岁以上,工作多而人员少、经常一人身兼多个岗位。由于机关满编,人员又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流动性差,使得干部晋升空间很小,不利于机关干部的发展成长二是基层组织建设程度强弱不一。受客观因素影响,少数工作职能强的群团如总工会、残联等群团,在基层组织方面已基本健全,且基层工作人员配备素质相对较高。而多数群团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受编制、经费和场地等条件限制,存在很大困难,如侨联现共有基层组织22个,所有基层工作人员均为兼职,在年底和年初等工作繁忙时间,基层组织形设而神不在,工作向基层延伸举步维艰。

    (二)在群团的工作定位方面,呈现“乏力”状态。一是个别基层党政领导对群团组织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够。对群团工作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有效指导,工作支持乏力,存在重经济工作轻群团工作倾向,在考虑各项工作时,把群团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纳入总体考虑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工作人员进取意识不强。工作获得感是影响工作人员进取意识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受群团组织机构编制和工作职能所限,有些群团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定位偏差和认识不够,导致工作获得感弱化,工作劲头乏力不足,进取意识也随之受到影响。

    (三)在法制和组织保障上,呈现“滞后”状态。一是政策法规老旧不完善。目前国家已制定了一些涉及群团重点工作对象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但规定多原则性强、可操作性不够,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制定相对滞后,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虽已实施多年,但无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使得侨联在组织代表维护侨众合法权益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刚性条款和具体的法律依据。二是群团组织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问题突出。在城市化和企事业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对设置群团组织存在“可有可无”的现象,一些机关单位和改革重组企业把群团组织与其他科室归并到一起,加之年龄、知识结构设置优化度不高,群团组织基础呈弱化趋势,与新时代接轨的组织改革和调整工作进展相对滞后。

    (四)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呈现“老旧”状态。一是主观上有的群团组织在探索新的工作载体上想的招法不多。一些群团工作者学习意识不强,思想解放不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等相关政策理论内容的学习热情不高、研究领会不透,指导工作创新缺乏,工作方法老旧,不利于更好适应新时代工作发展要求。二是客观上资源条件制约工作创新。以侨联为例,当今国际发展形势瞬息万变,且在侨联基层组织建设“三少、三无”(人员少、经费少、资源少,无专职人员、无资金、无场地)的条件下,侨情普查方面存在很大困难,相应的在全面准确把握侨众的思想动态和实际情况、围绕侨众实际需求创新服务工作方面受到限制明显。

    二、提升群团工作的突破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水为何如此清澈呢?那是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就如群团工作一般,只有源源不断的发展、改革和创新,不停歇的为群团注入新的活力,才能更好开创群团工作的新局面。

    (一)立足工作实际,拉近“两极”差距。一是以“四实”为标准推进群团改革。从2015年到现在,除工青妇已形成改革方案外,其他群团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中。作为群团工作发展的重要节点,改革应以各群团工作实际为出发点,以最好适应时代推动工作发展为落脚点,侨联等小型群团应摒弃“他有,我也要有”的“无异”思想,以真情实意谋服务、衔华佩实不空泛、务实去华可操作、虚往实归促发展的“四实”为标准,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优化等方面做细研究和协调工作,恰到好处的拉近“两极”差距,有序有效地推动群团改革。二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借改革之机和十九大之势,做好与组织、编办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群团基层组织换届时机,把那些热爱群团事业、领导经验丰富、善于把握大局、善于带好队伍的优秀人才选配到新的群团班子中,不断提高基层群团队伍工作水平,形成团结向上、民主和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服务集体。

    (二)摆正工作定位,建立双重机制。一是建立与各级党委信息的联通和递送机制。通过信息高效递送的方式来强化各级党委对群团工作职能的认知,再佐以实际工作绩效的提升,加大群团在各级党委工作中的工作占比,以细水长流的宣传方式促进各级党委摆正群团工作定位,逐步改善和优化群团的工作环境。二是建立十九大精神联合宣讲机制。基于群团基层组织人员少、无场地、无经费的实际情况,以横向将不同部门的群团基层工作人员、纵向将市群团机关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聚集在一起等模式,如可通过协调将侨联、台联等群团联合起来,集中开展十九大精神联合宣讲工作,引导基层干部摆正工作定位,强化践行“四个意识”和“三性”要求,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整体布局上来,把工作获得感集中在完成群团各项任务上来,把工作信念提升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来。

    (三)加快改革步伐,强化双重保障。一是积极推进群众法制保障建设。发挥群团组织的枢纽作用,培育、带动和引领各群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群众代表积极参与法律制度管理研讨,聚焦十九大后社会发展形态和群众关注热点,积极推进群团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修改、贯彻落实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开展,如,侨联将规范建立侨界政协委员提案议案集体研讨制度,以“分组调研、集体命题、协商研讨、确立对策、形成提案”为基本流程,为我市经济发展和侨界民生建设提供更多正面的参考建议。二是推动群团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保障。本着“应建必建”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按照有组织、有队伍、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的要求,在群团重点工作对象比较集中的基层单位以及镇、村,建立组织、开展活动,扩大群团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同时,可改进群团组织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服务模式,以群众人才智力等优势为基础,推动建立群团下的社会组织,多措并举扩大群团基层组织覆盖面,如2017年在市侨联的组织协调下,成立了市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法顾委的成立一方面为更好维护侨益搭建了重要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探索侨联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四)推进工作创新,推动双重建设。一是推动群团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中党组织的带头作用,按照“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和“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的要求,坚持以“争先创优”活动带动工作全局,把“争先创优”活动与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相结合,与提高素质、推动创新相结合,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引领群团组织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为更好服务群众提供保障。二是强化与群众的信息互通渠道建设。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群团组织应努力克服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制约,积极探索基层走访调研、网络媒介互通、社会团体信息互递、重点人物合作联谊和兄弟群团互动交流等多种信息获得渠道,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群众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研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群团整体服务水平。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便如那春水,乘载着大船如一根羽毛般轻盈。群团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党对群团工作的科学引领,只有在十九大精神的感召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站在人民的角度去工作、去实践、去开拓,才能让中国这艘大船在世界湍急的水流中自在前行。作为一个群团工作者,我深信,只要广大群团工作者跟从党的领导,勇于革新、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理念,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够开创群团工作的新局面。作为一个侨联工作者,我坚信,只要秉持与侨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工作信念,把凝聚侨心行动做实,把汇集侨智工作落地,就一定能够以侨之力、汇群众之智,助力护卫祖国这艘巨舰向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达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一路扬帆远行。